网站公告: 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 诚信永远不变...
SERVICE PHONE

400-060-4008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>>新闻中心

新闻资讯

谈谈当下教育的4个真相……

文章来源:教育思想网    时间:2019-03-18

在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,老师几乎处于一个优势地位,或者说强势地位。一旦发生事情,老师往往立马下坠成弱势群体,受尽指责……

微信图片_20190318104000

真相一:

师生关系的“恐怖平衡”

德国哲学家卡尔·雅斯贝尔斯说过一句被无数人引用的经典:教育是一棵树摇晃另一棵树,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,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。


但在当下的中国,树和树、云和云以及心灵和心灵之间,有着一种非常不正常的情况: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,老师几乎处于一个优势地位,或者说强势地位。一旦发生事情,老师往往立马下坠成弱势群体,受尽指责。


这种状况是一种“恐怖的平衡”。


造成恐怖平衡的原因有很多,比较突出的一个理由是:当下国人的教育观念出现严重偏差。


最近几年一些媒体和伪专家呼吁,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——让孩子在没有负担、快乐幸福的状态下成长。但实际上,这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论调。


虽然不乏个别案例,但实际上西方最优秀的那些人,大多数是在严苛的管教和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培养出来的。


在美国,依然有19个州的法律支持和允许教师体罚。而英国最好的中学伊顿公学,严格到在正式的场合获得不同荣誉,学生都要穿不同的衣服。


我们国内在社会舆论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下,教师几乎被剥夺了一切管教的权利。以至于前两年教育部特意出台过一个政策,叫“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”,这也确实是一种无奈之举。


因为师生关系一旦过于敏感,最后极有可能是老师放弃管理,而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见到的。

真相二:

能帮老师和孩子脱离困境的,是家长

现代社会对学校和老师过度的苛责,制造了这种紧张,可是我们对老师的要求高的不得了,恨不得像圣人一样。


很多时候一旦出现情况,很少有人去检讨和反省家长的问题,更多的把这个棍子都打在学校和老师身上。


依赖学校教育,忽视家庭教育是一种通病。


有一句几乎被提起过无数次的说法: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。这句话是值得深思的,家庭教育是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

家长对学生保护过度的同时,又总是抱有较高的期待。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,又希望孩子达到目的的方式是轻松而没有负担。


可“有教养”就是有严苛的管理,否则孩子是很容易变脆弱的。老师一批评,可能会跳楼,考得不好,可能会跳楼,家长批评也会跳楼,甚至没收手机,也会跳楼。


家长需要不只是宽容之心,更需要一个正确的观念:孩子需要夸奖,更需要管教。如果对孩子有所期待,那一定要从小在家中就得严苛管理的,并且最好能赋予老师充分的管教权。


诚然,老师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,必然会发生一些分寸把握不好的事,但不能因为这分寸把握的不好,就把老师一棍子打死。


只有家长有了这些意识,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,也才能进一步改善社会环境,让师生关系回归到一种正常状态。


真相三:

老师不是圣人,只是一种职业

师生关系里边永远是两方面的,一个是学生,一个是老师。学生的问题解决好,老师们也务必解决好。


在传统文化里老师经常被神化,有句古话就说 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。


这种观念在今天必须有所改变了,因为老师不是圣人,只是一种职业。我们不应该拿一个对大教育家的尺子,来测量一千多万的中小学老师,以及两三百万的大学老师。对老师的“职业规范”应该优先于“道德规范”。


职业规范首先体现在教师不能压过的红线。


社会要划清必须守住、必须杀无赦、必须有威慑力的红线。比如这些年发生了很多高校的性侵事件,前段时间厦门一所高校也解聘了辱华的女教师。


性骚扰问题,价值观严重背离等问题,还有些新闻爆料出老师对学生进行严重体罚导致残疾,这些状况都属于红线,绝对是不能有一丝纵容和姑息。


其次,学术伦理、学术规范这类灰色问题,也属于应当遵守的职业规范。


比如,师生恋应该是被禁止的。因为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着权力关系,一旦老师和学生发展了亲密关系,那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利益。


再比如,因为说谎违规的成本很低或者没有成本,被媒体报道出的大学科研这种弄虚作假越来越多。


还有,老师不在某个问题上有无限制的权利,也属于职业规范的范畴。很多学校以及研究院所研究生的导师权力过大,他可以决定研究生什么时候入学,什么时候毕业,什么时候可以或不可以完成学业。


其实在西方这个问题也被争论了很久,最终结论是老师不能在某个问题上有无限制的权力,但要给与老师充分自由发挥空间,同时也必须建立起顺畅的学生反馈系统。


现在很多大学建立了第三方独立的学术机构,如果研究生认为自己的导师违反了职业道德,他有渠道去反映这些事情,并且有权利去决定是否更换自己的导师等等。


不管怎样,让老师从道德的神坛抽身,在职业的约束下发展,是一种进步。

真相四:

砖家并没有想象得多

也没那么好当

最近几年“砖家”的奇葩论调总是出现在媒体报道上,在加之学术腐败、弄虚作假的事情频频被爆出,很多人对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变得轻视和不信任。


我们必须承认,现在这种弄虚作假仍然是层出不穷,但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多。只是因为互联网发展媒体的发达,披露出来越越来越多,才让我们感觉是越来越糟糕。


对学术圈整体而言,我们还是应该抱有一定信心的。


因为它发展到今天,本身已经形成了自己严格的学术规范。包括如何执行,如何被检验,都有约定俗成的方法来维护学术伦理。


比如,如果一个学者质疑另一个学者的研究成果,并不是发微博或者发个帖子来阐明自己的推测,必须要发表严肃的科学论文。论文里要把自己实验步骤完整的记录下来,才能对别人发表的文章进行质疑,并请原作者予以回应。


这种学术质疑在学术界非常常见。一个学者的研究结果发表出来,就等于随时面对成千上万学者的检验,学术界有着严格的透明度及公正性。


也就是说,“砖家”并没那么好当。最近几年,很多学术成果的争论被媒体带偏了节奏,成为了网上的热点事件。实际上,通过媒体几乎是无法鉴定任何科研结果。


砖家并没有想象得多,也没那么好当。学术的问题应该让科学家和学者去争论,上帝归上帝,凯撒归凯撒。


英国教育家怀海特曾担心教育会“从一种形式主义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,从一团陈腐呆滞的思想陷入另一团同样没有生命的思想中。”


教育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,几乎每个社会都或多或少地走过一些弯路。而了解多一点的真相,能让我们加速为这个永恒诘问找到了些新的答案。

地址:河北省邯郸市渚河路金业国际大厦A座16层     电话:400-060-4008     
Copyright © 河北翰林文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    技术支持:众盟网络    ICP备案编号:12
河北翰林文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400-060-4008